王洪文,吉林省长春市人,1935年出生。家贫,年幼时就到富裕人家“打工”,放猪娃,抽空念过三个月的私塾。1951年16岁参军,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,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。1956年复员后,在上海国棉17厂担任保卫科干部。
1966年6月,王联合厂里的6名工友扯旗造反,后串联潘国平(上海玻璃机械厂)、陈阿大(良工阀门厂)等30余人组织上海工人革命造反司令部,并被推举为主席团成员,一时成为“上海滩”的风云人物。
1967年7月,毛在上海视察时,从电视中看到了王的形象,对他印象深刻。1968年10月1日国庆节,王带领上海工人宣传队代表团进京参加庆祝活动。城楼上,毛和他进行了单独谈话。
不久,毛问张春桥:王会不会写文章?张说:老王文章是能写的,当然写不过姚(文元)。这样,转过年,王以工人领袖的身份,九大晋升中委。
1970年的庐山会议上,“设国家主席”之争中,王站在张(春桥)一边,站对了队。毛欣赏,江/青表态:知道吧,对你的希望是很大的。
1971年9月,毛南行过上海,两次单独招王上车谈话,揭林彪问题底牌。期间,毛也召见许世友。毛把王与许同列,都是关键时刻可以倚重的人物。
“九一三”一发生,王立即奉命进京接受任务,回到上海指挥抓捕林彪党羽王维国和陈励耘。关键时刻,干得漂亮,在毛这里又得分。
1972年7月,毛提议,王洪文留京培养,并给他布置任务:第一,到新疆去查林彪集团在军队中的死党;第二,代表中央去浙江处理闹事的造反派。
王就是造反起家的,在地方造反势力威信很高,因而处理起来得心应手。他处理几个民愤很大的造反派头头,杀一儆百,浙江局势很快稳定。毛欣慰。
1972年9月,中央正式委托周恩来培养考察王,也就是给王一个“见习期”。毛要求:凡是周参加的会议,王都要参加,而且要多发言。
半年“见习期”结束后,1973年5月下旬,中央工作会议上,毛提议,王正式从上海调入中央,成为新的接/班/人,只等着“十大”确认了。
王资历浅,文化水平不高,靠造反起家,难以服众。毛出面支持王。
第一,8月20日,十大选举准备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,周宣布,根据毛的意见,选举筹备委员会主任由王担任。宣布完毕,周立即从主持人位置上退下来,王接着主持会议。
第二,选举环节,主持人宣布,毛委托王代表他投票选举十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。在全场关注和热烈的鼓掌声中,身穿新军装的王捧着毛的选票投进票箱。这是毛给王投了一票。
毛力挺,王进阶没有悬念。“十大”成为四位中央副主席之一。
“十大”后,周恩来养病,毛让王主持国务院事务。1973年9月12日,王陪同毛第一次参加外事活动,接见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。9月13日,人民日报登出了毛与王的合影。
毛力挺王,但也知道王的短板,读书少。还在“十大”前,毛要求王读《后汉书·刘盆子传》,对王加以培养。
刘盆子是西汉皇族一支,虽然远点,但总算是刘姓。赤眉起事时,把他拘束军中,后立他为帝。赤眉兵败后,刘盆子投靠刘秀。刘盆子是个放牛娃,被扶植为皇帝后,这个放牛娃野惯了,既不懂也不喜欢宫廷,更不要说喜欢读书了。毛让王读“刘盆子传”,用意明确,你要是不好好的学习,提高水平,会跟刘盆子的下场一样。
王是“放猪娃”,文化水平大概比“放牛娃”刘盆子要高一点吧,不过还没高到能读懂“刘盆子传”。
“十大”之后,毛又安排王读马、恩、列、斯经典著作,加强理论修养。王读过三个月私塾,读原著水平也达不到。造反可以一夜成名,读书,那是要一字一句的。可以想见,王在中央的日子,比起在上海呼风唤雨的生活,得有多么索然无味。
到了1974年,在中央没有根基的王,愈来愈和江(青)、张(春桥)和姚(文元)走近。于是,一个描述这四人关系的固有名词出现了:“四人帮”。
终于,毛意识到,“刘盆子传”过于艰深,王可能永远读不懂了。
1976年10月6日,华国锋粉碎“四人帮”;1981年1月,王洪文被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无期徒刑,1992年8月死于狱中。